2019最新国产不卡a国内2018,免费A级毛片,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太湖,目標“世界級生態湖區”

發布時間:2025-03-24 15:18瀏覽次數:

2024年,太湖水質改善取得突破,水質總體達到Ⅲ類,創30年來最好水平,首次全年達到國家良好湖泊標準;藍藻發生強度持續減輕,上半年首次未監測到水華,太湖連續第17年實現安全度夏;流域生態系統更加健康,太湖水生生物多樣性指數首次提高到“優秀”等級……開年以來,這些不易的成果、亮眼的數據不斷進入人們的視野,顯示出底色更濃、特色更亮、成色更足的太湖之美。

推動太湖治理這個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取得標志性成果,江蘇有哪些創新舉措?下一步,江蘇將怎樣唱響新時代更加生動的“太湖美”?2月28日,省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成效,以及統籌太湖流域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的相關舉措。


堅持高位部署,真金白銀支持


太湖治理是“國之大者”。近年來,省委、省政府堅持把太湖治理作為全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舉全省之力,創生態之湖。

“省委常委會每季度專題研究太湖治理工作,省政府常務會議定期聽取情況匯報,有力推動解決重點難點問題。”省生態環境廳黨組書記祖力亞提·司馬義介紹,省治太委員會連續第18年召開全體(擴大)會議,系統部署年度重點任務。太湖流域5市和省各有關部門強化項目引領,去年實施治太項目560個,有力支撐太湖治理重點任務完成。

為更好引導激勵太湖流域各地實施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省財政廳創新完善政策機制,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實施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財政獎補機制的通知》,聚焦涉磷企業整治提升、主要入湖河流綜合整治、城市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能力提升等7個方面,制定一攬子財政獎補措施,全力保障綜合治理各項重點工作。省財政廳二級巡視員章江益說,省財政廳會同有關部門研究制定新一輪財政獎補機制配套實施細則,重點對太湖流域市縣開展涉磷企業整治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主要入湖河流綜合整治三項工作,實行“獎補+任務清單”管理模式,規范資金使用、提升資金績效。

近些年,省財政除每年安排省太湖治理專項資金約20億元外,還統籌生態環境保護、城鎮生活污水治理、農業農村污染治理等相關專項資金用于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初步統計,省一級每年投入太湖治理的資金超過100億元。


清內源減外源,重現萬頃碧波


除藍藻、提水質是太湖治理的首要任務。省水利廳副廳長韓全林表示,水利部門在沿湖地區建立“擋、引、控、撈”和“資源化利用,無害化處置”的藍藻打撈處置體系,健全常態化湖泛防控機制,最大打撈處置能力達8萬噸/日。2007年以來,全湖累計打撈藍藻2400萬噸,相當于減少湖體內的氮約1.2萬噸、磷約2400噸。

解決湖內問題,功夫還要下在湖外。“我們緊盯上游地區,大力削減入湖污染負荷。”祖力亞提·司馬義說,我省2024年將治理重點進一步向湖西片區聚焦,全面開展溯源排查整治,扎實推進太湖上游40條重點河道治理,開展污染源、藍藻種源“雙源齊溯”,“一河一策”實施水質提升。

同時,我省強化生活污水處理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2024年,太湖流域新增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能力66.9萬噸/日,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網566公里;污水處理廠出水水質較上一年度進一步提優,主要指標達到地表水環境質量的Ⅲ類標準。我省太湖一、二級保護區內具備條件的田塊已全面取消直播稻,主要入湖河道兩側秸稈全部離田處置;深入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農田退水污染核心防控區劃定約188萬畝;推進養殖池塘智慧監管系統建設,實施池塘養殖尾水排放、清塘污泥登記備案制度。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加強城鎮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全年新建和改造污水管網260公里以上,加強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2025年計劃開工建設城鎮污水處理廠,處理能力達120萬噸/日,年內新增能力26萬噸/日,基本完成新一輪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工作。”省住建廳副廳長陳浩東說,還將開展達標區建設的“回頭看”,強化長效管理;有序實施鄉鎮雨污分流改造,加快推進鎮區污水直排口、管網空白區整治改造。

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王玉華表示,今年將大力推進綠色生態養殖,持續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鞏固提升行動,組織實施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項目,因地制宜推進糞肥就地就近還田;組織開展新一輪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修編,繼續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五大行動”,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落實好農業設施設備更新的扶持政策,繼續支持畜禽糞污收集處置、臭氣減控設施提升改造。


以綠色為底色,保護與發展并進


“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保護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直言,太湖治理的目標從實現“兩個確保”,到高水平實現“兩保兩提”、進一步建設世界級生態湖區,這也是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協同并進的具體體現。

聚焦綠色發展,我省組織流域2萬余家涉磷企業全面完成整治,累計削減原料磷使用4000余噸;出臺《江蘇省太湖流域禁止和限制的產業產品目錄(2024年本)》等文件,推動傳統產業智能、綠色、協同發展;出臺加快培育發展未來產業的指導意見,推進蘇州、常州2個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建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如今,太湖流域產業轉型升級成效顯著,世界級生態湖區綠色化產業格局初步顯現——蘇錫常3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累計建成國家級綠色工業園區24個、綠色工廠200家、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56家。太湖一級保護區內所有化工生產企業全部清零,蘇錫常3市取消10家化工園區定位,粗鋼削減產量461.9萬噸。

經統計,2007年以來,僅江蘇省太湖流域人口就增加700萬人,經濟總量增長3.6倍,太湖水質經過綜合治理提升到全湖年平均Ⅲ類,有力證明了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是有機統一的。

“下一步,我們將加快提升太湖流域創新能力,強化產業強鏈補鏈延鏈,優化流域產業布局。”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周金剛介紹,將加快培育壯大未來產業,研究制定建立未來產業投入增長機制專項政策,推進省級未來產業先行集聚發展試點建設;強化科技賦能新場景,推動大數據、AI、物聯網、云計算等新技術廣泛應用于監測監控、預警預報、監督執法等各項工作;持續深化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拓展生態產品價值轉化路徑。

新華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