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国产不卡a国内2018,免费A级毛片,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第三批生態環境執法典型案例(輕微免罰領域)

發布時間:2024-06-07 11:16瀏覽次數:

 

省生態環境廳公布第三批生態環境

執法典型案例

(輕微免罰領域)

 

為深入貫徹落實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協同推進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和社會經濟高質量發展,我省生態環境部門堅持推進包容審慎監管,對符合《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中不予行政處罰條件的違法行為,依法依規實施免罰,現將部分輕微免罰案例予以公布。

一、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違反建設項目驗收制度不予處罰案

【案情簡介】

202374日,常州市鐘樓生態環境局對江蘇某電氣集團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發現該企業“新建鋁制品生產加工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于2021122日通過常州市生態環境局審批,該項目20226月建成投產,但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未經驗收2023912日,常州市鐘樓生態環境局再次檢查時發現該企業已對“新建鋁制品生產加工項目”進行了自主驗收

【查處情況】

 該企業上述行為違反了《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第十九條第一款的規定,但鑒于環境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及《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五項之規定,常州市生態環境局對該企業下達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并對其進行教育指導。

案件啟示

生態環境部門在嚴格執法的同時,本著推進包容審慎執法、“輕微違法不罰”的原則,教育、引導當事人依法依規開展生產經營活動,既增強了企業法治意識,也傳遞了生態環境柔性執法的溫度,進一步提升了企業履行環境保護主體責任的自覺性、改正違法行為的積極性,切實做到了為企業良性發展保駕護航。

二、某醫院有限公司未按規定進行排污許可登記不予處罰案

【案情簡介】

20239月,某環保社會組織反映位于南京市秦淮區的南京某醫院有限公司存在無證排污問題。南京市秦淮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立即對該醫院進行現場檢查,發現20208月開始運營,前期業務為養老服務后擴建診療服務病床50張,并于20227月取得環境影響報告表的批復,20236月完成竣工驗收檢查時該醫院污水處理設施正常運行,醫療廢物記錄齊全并由有資質單位進行回收。根據《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2019年版)》要求,床位100張以下的綜合醫院為排污許可登記管理該醫院應該在診療業務開展前進行網上排污許可備案登記,但因不了解相關法律規定未及時辦理,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時醫院已完成整改補辦排污許可登記。

【查處情況】

醫院違反了《排污許可管理條例》第二十四條第一款和第三款規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以及《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十項之規定,鑒于該醫院違法行為輕微且及時改正,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符合不予行政處罰的條件,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決定對其不予行政處罰,并對其進行教育指導,下達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

啟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貫徹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對某些輕微違法行為不予處罰,這不僅是一種執法方式的轉變,更是柔性執法、包容審慎監管的生動展現。通過對企業進行教育指導,我們不僅能夠普及法律法規,將指導幫扶貫穿于執法全過程,幫助企業及時理解和掌握新環保政策法規、提升環保管理能力,規范自身行為,還能夠傳遞出生態環境部門對企業的關心支持與服務,改善企業營商環境,有效促進政企之間的良性互動。

三、某家具有限公司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活動未在密閉空間中進行不予處罰案

【案情簡介】

20231113日,南通市海安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海安某家具有限公司現場檢查發現,該企業面漆房內有部分工件正在晾干,污染防治設施正在運行,面漆房門未密閉,現場使用便攜式VOCs檢測儀在在面漆房門口測得數值為1.212mg/m3。經執法人員提醒教育,該企業立即將面漆房門關閉。

【查處情況】

企業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第四十五條之規定。鑒于該企業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對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以及《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十二項規定,南通市生態環境局審查后認定符合不予行政處罰的條件,決定對本案不予行政處罰。同時對該企業提出教育要求:加強環保法律法規學習,確保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活動在密閉空間中進行,廢氣治理設施正常運行,廢氣穩定達標排放。

案件啟示

本案中生態環境部門依據清單對該企業依法不予處罰,進一步體現了處罰與教育相結合原則,彰顯了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的溫度。同時強化對企業幫扶指導,推動企業主動守法,提升自我管理水平,依法合規經營。清單的出臺,不僅意味著生態環境執法向精準執法的轉變,也意味著對企業進一步減負、松綁,避免對企業小過大懲”“輕錯重罰”,有利于建設更加包容、更具活力、更有溫度的營商環境

四、某電鍍技術(江蘇)有限公司違反固體廢物管理制度不予處罰案

【案情簡介】

2024115日,蘇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虎丘)生態環境綜合行政執法局執法人員在專項執法檢查中,發現某電鍍技術(江蘇)有限公司危廢倉庫內存放有廢包裝桶、廢包裝材料、污水處理濃縮液,廢包裝桶未按照規定張貼危險廢物識別標簽。執法人員于2024130日再次對該企業進行現場執法檢查,該企業已按照要求完成整改。

查處情況】

該企業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已構成危險廢物的容器和包裝物未按照規定設置危險廢物識別標志的違法行為。考慮到該企業積極整改,及時改正了違法行為,未造成危害后果,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處罰法》第三十三條第一款及《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十八項之規定,蘇州市生態環境局對該企業下達了不予行政處罰決定書,并對其進行教育指導。

案件啟示

在案件辦理期間,執法人員對該企業進行跟蹤督辦、跟進教育,在告知該企業相關環境要求和存在問題隱患后,該企業積極主動自查自糾,確保“問題”歸零。執法工作應堅持“依法依規監管、有力有效服務”的總體要求,充分運用指導、建議、提醒、教育等非強制性監管方式讓執法既有力度也有溫度從而推進區域環境質量提升,助力服務高質量發展。

五、某照明有限公司違反固體廢物管理制度不予處罰案

【案情簡介】

20231114日,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在對東海縣照明有限公司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該企業污水處理產生的污泥(主要成分為氟化鈣)存放在一般固廢暫存庫內,現場大約有8噸左右。該企業污泥管理臺賬記錄顯示,9月份產生污泥13150kg10月份產生污泥13800kg11月臺賬記錄到1111日,產生污泥5700kg,三個月共產生了32650kg,臺賬記錄暫存量與一般固廢暫存庫內實際暫存量差距較大。該企業提供了一般固廢委托處理合同,未提供處置臺賬等其他相關證明材料。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于1124日對該公司涉嫌違反固體廢物管理規定的行為立案調查。在127日進一步調查時,該企業提供了今年以來的三次污泥轉移出廠過磅單以及支付宿遷市某公司的付款票據,并建立了固廢處置臺賬。

【查處情況】

該企業上述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三十六條第一款之規定。但在后續案件調查階段,該企業主動建立了處置臺賬,并提供了轉移過磅單、付款憑證等可以實現固體廢物追溯目的的材料,屬于初次違法且危害后果輕微并及時改正,符合《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十七項之規定。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決定對其不予行政處罰,并對其進行教育指導。

案件啟示

本案反映出部分中小企業環保管理水平較低,相關從業人員環保意識較為淡薄,很可能在日常管理中沒有意識到是違法行為。連云港市生態環境局積極推進差異化監管,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通過“執法+幫扶+普法”的檢查模式,及時打撈出企業存在的環保管理薄弱環節和問題,督促并幫助企業從根源上解決違法苗頭傾向。依據《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作出不予處罰決定,堅持依法處罰與教育引導相結合原則,不僅在合理范圍內減少了對企業的負面影響,又及時給企業發出警醒信號,從而增強守法意識,推動企業環保管理水平不斷提高。

六、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未備案不予處罰案

【案情簡介】

2023718日,南通市海門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對南通某汽車配件有限公司進行檢查,查閱該企業環評報告及批復,要求該企業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并進行備案。檢查時,該企業已編制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但未按規定進行備案。202397日,執法人員再次檢查時,該公司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已備案,編號為320684-2023-104

【查處情況】

企業上述行為違反了《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辦法》第十三條之規定。南通市海門生態環境局經審查后認定該企業的違法情形符合《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第二十一項之規定,決定對本案不予行政處罰,并提出相應的教育要求:加強環保法律法規學習,確保嚴格按照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要求,做好突發環境事件應急管理工作,避免和減少突發環境事件發生。

案件啟示

《長江三角洲區域生態環境領域輕微違法行為依法不予行政處罰清單》的公布,體現了長三角區域生態環境領域包容審慎的監管態度和優化營商的監管溫度,也助力了新產業、新經濟、中小微企業發展。但絕不是放松監管要求,建設單位在管理中應當注重自查自糾,發現存在違法行為或被生態環境部門檢查指出問題后,必須及時糾正違法行為、嚴格履行整改義務。不予處罰的適用是在維護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剛性權威的同時,給予當事人一定的容錯空間,幫助企業提升環境保護主體責任意識,通過普法教育推動企業主動守法,實現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相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