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国产不卡a国内2018,免费A级毛片,亚洲国产区男人本色在线观看,2021无码最新国产在线观看

貫徹《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暨2023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新聞發布會

發布時間:2024-05-31 14:58瀏覽次數:

魏赟(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處長):記者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省政府新聞發布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把建設美麗中國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即將到來的六五環境日,將以“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主題。這一天,《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將施行。經省政府領導批準,今天我們召開新聞發布會,邀請相關部門負責人向大家介紹解讀《條例》主要內容和貫徹舉措,發布《2023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并回答記者朋友們感興趣的問題。

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有: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蔣巍先生、副廳長錢江先生,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許偉先生,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孫衛東先生,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浩東先生,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孫翔先生,省林業局副局長史新明先生。省人大常委會辦公廳有關處室負責人也應邀出席本場新聞發布會。我是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魏赟。

首先,請蔣巍廳長介紹《條例》主要內容和貫徹舉措。

蔣巍(省生態環境廳廳長):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參加今天的新聞發布會。首先,我代表江蘇省生態環境廳感謝各媒體各位記者朋友長期以來對江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理解和支持。去年,我省將《條例》作為地方立法的正式項目列入立法計劃,今年《條例》經過審議,由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八次會議全票通過,將于今年6月5日正式施行。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中國環境日”,將施行時間定在這一天,充分體現了江蘇將在法治軌道上更好地推進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貫徹和落實。下面,我簡要介紹一下《條例》的有關情況和貫徹施行的打算。

一、立法背景和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要堅持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我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尤其注重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江蘇省本級現有地方性生態環境保護法規13件,各設區市相關法規48件。這些地方性法規涵蓋了大氣、地表水、土壤、噪聲、危險廢物、生態、海洋、濕地等主要環境要素,同時也對太湖、通榆河、長江、機動車這些重點流域和領域進行專項立法。這些地方性法規,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促進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提供了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當前,我省進入美麗江蘇建設新階段,對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提出更高要求。原有的《江蘇省環境保護條例》是1993年制定的,2018年被省人大常委會廢止。按照國家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近年來很多制度應運而生。特別是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江蘇很多立法的實踐和法治的實踐都有了很大變化,生態環境領域需要具有統領性、基礎性的生態環境保護“母法”。省委、省人大、省政府決定正式立法,把生態環境保護省級“母法”確立下來。按照省立法計劃,省生態環境廳從2021年啟動《條例》制訂工作,經過三年調研立法準備,終于出臺。可以說《條例》的出臺,是我省生態環境法治建設新的里程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制定《條例》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大舉措。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科學指引,既是方法論,又是實踐論。《條例》通篇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把其中的精神要義和實踐要求落實為具體制度設計、監管要求、法律責任等,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江蘇生態環境立法實踐中的具體成果。

(二)制定《條例》是推進美麗江蘇建設的強大保障。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和2023年召開的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全面貫徹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提出要推進美麗江蘇建設,充分展現江蘇的自然生態之美、綠色發展之美、城鄉宜居之美、水韻江蘇之美、區域善治之美。這五個美構成了美麗江蘇的基本特質。《條例》緊緊圍繞美麗江蘇建設的部署安排建立完善制度,以法律的善治為推進美麗江蘇建設提供堅實保障。

(三)制定《條例》是提升我省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的客觀要求。近年來,我省深入推進與生態環境部共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試點省工作,持續推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創新性做法,需要通過立法將相關做法固化為制度和規范,進一步在法治軌道上推進生態環境保護。《條例》為打擊違法犯罪行為、推進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供法律依據。《條例》圍繞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大目標,通過法治手段,系統總結成功經驗,堅持問題導向,建立完善制度,不斷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更好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江蘇新實踐。

二、貫徹落實《條例》的舉措

《條例》共7章84條,主要內容和貫徹施行的做法是:

(一)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在政府責任方面,《條例》第四條規定,地方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的生態環境質量負責;第五條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領導,充實基層生態環保工作力量,加大生態環保財政投入,協調解決生態環保重大問題;第五十三條規定縣級以上政府應當加強長江船舶污染防治,完善港口岸電設施建設。從傳統安全到非傳統安全,在政府職能里面都予以充分體現。部門責任方面,《條例》第六條規定建立生態環保責任清單制度,明確部門生態環保責任,規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生態環保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其他有關部門和機構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生態環保工作。鄉鎮、街道等基層組織方面,《條例》第七條規定鄉鎮(街道)應當將生態環保工作納入網格化社會治理,建立日常巡查制度,及時發現制止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第八條規定開發區等各類園區管理機構應當明確機構和人員,做好園區生態環保工作。

根據《條例》和相關規定,我們將組織開展問題排查,加強自查自糾,切實發現整改一批突出生態環境問題;把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和省級生態環保督察有力結合起來,發揮督察的法治利劍作用。近年來,我們深入開展了省級生態環保督察,督促地方政府、省有關部門和省屬企業開展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整改,扎實推進問題的解決,就是通過強化法律的施行,壓緊壓實政府部門及企業等各方主體責任。

(二)加強生態保護修復。和舊版相比,新修訂的《條例》最大的變化是增加了“生態”二字,專設“生態保護修復”篇章,全面規定生態保護、生態修復、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生態補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等內容,生態保護修復工作將有法可依。生態保護方面,《條例》第四十條規定,建立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制度;第三十二條規定,省政府應當定期開展生態狀況調查,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定期公開生態狀況;第三十四條規定,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建立健全長江等重要江河湖庫的水生態監測網絡,開展水生態狀況評價;第三十七條規定,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推進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省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組織編制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和行動計劃,開展生物多樣性監測,編制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和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方面,《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承擔損害修復和賠償責任,明確可以開展替代修復;第四十七條規定,損害發生后需要索賠磋商的,政府及其指定的部門或機構應當與賠償義務人進行磋商,明確可以開展簡易評估認定和簡易磋商。損害擔責的法律規定更加深入。

根據《條例》和相關規定,我們將持續加強生態保護,深入推進生態狀況調查評估,建立健全陸域海域調查監測評估技術標準體系,開展生態環境質量指數(EQI)監測評價,推進生態島試驗區、多類型生態安全緩沖區建設,出臺自然生態保護修復行為負面清單2.0版,扎實開展長江水生態考核試點。持續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印發實施《江蘇省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綱要(2023-2035年)》,謀劃建設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項目,推動生物多樣性本底調查“全覆蓋”;制定第二批江蘇省生物多樣性名錄和生態環境質量指示物種清單,加快生物多樣性觀測體系建設。持續加強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深化案例實踐,推進行政處罰與損害賠償無縫銜接,依法應賠盡賠;推行全流程簡易辦理和多元賠償修復,確保受損生態環境得到充分修復。

(三)持續強化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方面,《條例》第五十二條規定,長江、太湖等重要流域的人民政府應當采取措施防治總磷污染。大氣污染防治方面,第五十五條規定,包裝印刷、木材加工、紡織等企業要使用低揮發性有機物含量的涂料、油墨、膠粘劑、清洗劑等;第五十六條規定,建筑工地、碼頭等應當防治揚塵污染。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方面,第五十九條規定,各級政府應當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畜禽養殖污染防治等環境設施建設和運維保障,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和農村水環境治理等。

根據《條例》和相關規定,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水污染防治,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開展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確保長江干流水質穩定達到Ⅱ類,通江支流水質穩步改善;對全省列入國家美麗河湖建設清單的168條河流、18個湖泊持續開展美麗河湖建設。扎實開展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研究出臺太湖流域禁止限制的產品、產業目錄,制定實施好一二級保護區企業關閉淘汰、轉型升級計劃,盡快完成涉磷企業的排查整治;實施太湖、滆湖清淤,構建太湖湖濱消納圈和沿岸攔截圈,推動太湖重現碧波美景,重回國家良好湖泊的行列。進一步加強大氣污染防治,深入推進清潔替代工作,以工業涂裝、包裝印刷、木材加工、紡織等行業為重點,對具備替代條件的,列入治理清單,推進實施低VOCs(揮發性有機物)原輔材料清潔替代,禁止建設生產和使用高VOCs的涂料、油墨、膠粘劑等項目;強化揚塵污染治理,開展“清潔城市行動”,實施降塵考核,推進建筑工地落實“六個百分之一百”的要求,深入推進港口碼頭封閉式料倉建設,完善干散貨碼頭環保設施建設,深入治理港口大氣污染物排放。進一步加強農業農村污染防治,推進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和農村生活污水資源化利用,提升既有設施的運行水平;加大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力度,年內要完成納入國家監管清單的農村黑臭水體整治并實現驗收銷號;開展畜禽養殖污染排查整治提升專項行動,在小散養殖區推進畜禽糞污集中收集處置中心建設,不斷提升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水平。

(四)不斷加強監管執法。《條例》第四十九條第二款規定,禁止排污單位偷排,拓寬以逃避監管的方式排放污染物違法行為法律責任的內涵,嚴厲打擊偷排違法行為;第六十三條第一款規定,第三方機構對其出具的有關數據、結論、報告等的真實性、準確性負責,不得弄虛作假,對弄虛作假的運維機構和治理機構將予以處罰;第六十七條第三款規定,排污單位對可能產生較大環境危害的環境安全隱患應當制定治理方案,及時消除隱患,并設置未整改、不實整改的法律責任。

根據《條例》和相關規定,我們將以嚴的基調、“零容忍”的態度嚴厲打擊惡意違法犯罪行為,組織開展打擊危險廢物非法處置、污染源監測數據弄虛作假和廢水偷排直排違法犯罪專項行動,辦理一批典型案件,綜合運用行政處罰、撤銷資質、禁止從業等法律手段,嚴懲惡意環境違法行為;按照《條例》新的規定,對于排污單位未制定整改方案或者未消除環境風險隱患的,依法給予行政處罰,全面加強環境安全風險的防控。

(五)加快完善環境基礎設施。《條例》第五十九條規定地方各級政府要支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養殖池塘尾水治理、農田退水治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和運行維護;第六十五條第一款規定地方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園區管理機構應當加大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組織建設污水處理及配套管網、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收集處置等環境基礎設施。

根據《條例》和相關規定,我們將強化水污染物平衡核算,推動各地加快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按照省統一部署,以每年不低于5%的比例提升全省污水收集率,計劃到2025年,全省城市建成區污水集中收集處理率達到80%以上,有條件的縣級市要達到全收集的要求;持續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質處理,盡快實現應分盡分;全面開展規模以上水產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試點開展農田退水治理,進一步提升農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同時也持續推進包括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在內的一系列結構性基礎設施的建設。

接下來,江蘇省生態環境廳將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嚴格落實《條例》各項規定,全方位加強《條例》的宣傳和教育,把《條例》納入領導干部學法、培訓范疇,通過制作宣傳視頻、印發宣傳手冊、開展送法進企入園等活動大力宣傳《條例》,推動法規制度落地落實,推動法律責任轉化為實際成效,始終在法治的軌道上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以當表率做示范走在前的擔當,凝聚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美麗江蘇建設的強大動力和合力,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更大的貢獻。

在此,我再一次向各家媒體、各位新聞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謝!希望大家監督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謝謝大家!

魏赟(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處長):謝謝蔣巍廳長。接下來,請錢江副廳長發布《2023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錢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記者朋友們,大家好!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今天我們正式發布《2023年江蘇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以下簡稱《公報》)。

2023年,全省生態環境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在省委、省政府堅強領導下,持續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美麗江蘇建設全面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PM2.5年均濃度為33微克/立方米,連續3年達到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全省設區市環境空氣質量平均優良天數比率為79.6%,同比提升0.6個百分點,PM2.5濃度和優良天數比率均達到國家考核目標要求;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達92.9%,同比提升1.9個百分點,無劣于Ⅴ類斷面,連續2年達到優級水平,達到國家指標計劃要求。長江干流江蘇段水質連續6年保持Ⅱ類,主要入江支流、淮河干流和京杭大運河江蘇段各斷面水質全部達到或好于Ⅲ類;全省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的取水水質全部達到或好于Ⅲ類。太湖總體水質為Ⅳ類,連續第16年實現安全度夏,水質藻情為近十六年以來最好,上半年首次達到良好湖泊標準;近岸海域海水優良面積比例達92.7%,為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值,入海河流國考斷面年均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97.0%。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總體穩中有進,連續四年在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考核中獲得優秀等次。

自然生態環境質量方面。全省生態質量達到二類標準。長江、太湖和淮河三大流域共監測到淡水水生生物975種,淡水水生生物環境質量有所提升。近岸海域和潮間帶共監測到海洋水生生物390種,海洋水生生物環境質量穩中向好。

土壤和農村環境質量方面。土壤環境質量總體較好,“十四五”期間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778個監測點位中,污染物含量低于風險篩選值的點位占比94.7%。開展空氣質量監測的136個村莊,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為81.3%;184個縣域地表水監測斷面中,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為88.6%;530個農村土壤環境質量監測點位中,污染物含量低于風險篩選值的點位占比94.3%。

聲環境質量方面。全省設區市晝間區域環境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55.5分貝,夜間噪聲平均等效聲級為47.3分貝,晝、夜間區域聲環境質量均為三級。全省設區市功能區聲環境晝、夜間平均達標率分別為95.4%和85.8%。

輻射環境和固體廢棄物處置方面。全省輻射環境66個國控點和222個省控點監測結果表明:環境γ輻射劑量率處于天然本底漲落范圍內,空氣、土壤、水體和生物中天然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處于本底水平,人工放射性核素活度濃度未見異常,環境中電磁輻射監測結果低于《電磁環境控制限值》的公眾曝露控制限值。全省共建成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設施109座,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306.5萬噸/年,同比增長13.8%;全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拆解處理企業共8家,拆解處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613.6萬臺。

我先簡要介紹這些情況,詳情請參閱《公報》全文。

另外,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質量持續穩中向好。截至5月28日,全省優良天數比率為79.9%,同比2023年上升1.6個百分點。1-4月,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水質達到或好于Ⅲ類比例同比上升1.9個百分點,太湖湖體平均水質達Ⅲ類,湖體總磷濃度同比下降9.6%。

以上就是去年和今年以來全省生態環境質量的總體情況,謝謝大家!

魏赟(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處長):謝謝錢江副廳長。下面,進入提問環節,記者朋友可以就感興趣的問題提問,提問前請說明供職于哪家媒體。

中國環境報記者:剛才在發布中,蔣廳長介紹了《條例》的主要內容和貫徹實施打算,能否進一步介紹一下,在確保責任落實、加強監督管理方面的具體打算?

蔣巍(省生態環境廳廳長):謝謝您的提問。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法律制度的生命力在于執行。有法不依、執法不嚴、違法不糾會形成“破窗”效應,導致劣幣驅逐良幣。《條例》作為地方性法規,作了很多法律責任規定,在責任落實和監督管理方面,進行了有針對性的規定,就是要確保各項責任落地落實。在源頭防控方面,《條例》規定要編制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制定生態環境標準、實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編制生態環境功能區劃、實施區域限批等,就是明確源頭管控的責任,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防治環境污染,加強生態的保育和保護。近期,中辦、國辦印發了《關于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我們將認真落實文件要求,和自然資源部門加強協同,進一步對接好國土空間規劃底圖和用途,提升在空間利用保護方面的協同性。此外,對于存在未完成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目標、未完成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目標任務的6種情形,按照《條例》規定,將暫停審批新增重點污染物、對生態有較大影響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就是通過以高水平保護支撐高質量發展要求,倒逼綠色發展、改善環境。在監管執法方面,《條例》規定建立掛牌督辦制度,省級人民政府和上級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對符合一定條件的生態環境突出問題予以掛牌督辦、提級督辦,壓緊壓實各方責任。完善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制度。將環境守法記錄好、保護效果好、信用評價好的企事業單位納入正面清單,給予包括減少現場執法頻次、重污染天氣停限產豁免等支持性政策,體現“干好干壞不一樣”的鮮明導向,引導全社會形成生態環境守法自覺。據統計,江蘇省有5000多家企業通過分級分類享受了正面激勵。在考核監督方面,《條例》從內部監督、人大監督、公益訴訟監督、公民監督等方面作出全面規定。比如,規定省和設區市人民政府應當考核其所屬部門及下級政府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完成情況,考核結果作為對干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規定縣(市、區)、設區市以及省人民政府每年要向同級人大或其常委會報告生態環境狀況和生態環境保護目標完成情況,主動接受人大監督。檢察機關、符合條件的社會組織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損害社會公共利益行為可提起公益訴訟,也是更好推動“損害擔責”法律責任的可操作和落到實處。在充分調動公眾參與方面,《條例》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生態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生態環境保護的權利,有權通過政務服務熱線、政府網站、政務新媒體、信函、電子郵件等途徑,向主管部門和負有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同時規定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輿論監督;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推動有關污染物集中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鼓勵重點排污單位向公眾開放相關污染防治設施。立法上有推動的實踐,我們在用好法律的同時,也更好的把法律精神貫穿到執法實踐當中。對在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也依法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美麗中國建設是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重要目標。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突出位置,開展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的生態環境保護,實現由重點整治到系統治理,由被動應對到主動作為,由全球環境治理參與者到引領者,由實踐探索到科學理論指導的重大轉變。《條例》施行,為美麗江蘇建設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我們要從法的精神中找到執法著力點,更好推動美麗江蘇建設。我就回答這些。謝謝記者朋友的提問!

我蘇網記者:2023年,江蘇省制定了一系列水環境的源頭治理措施,實施效果如何?今年將如何持續推進?

錢江(省生態環境廳副廳長):謝謝您的提問。去年,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全省上下以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深入貫徹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打好碧水保衛戰,剛才全省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了去年國考斷面優Ⅲ比例達到92.9%,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定目標任務,連續兩年達到優級水平。太湖水質藻情達到2007年以來最好水平,連續16年實現安全度夏。歸納起來,我覺得主要有四個方面措施和成效。一是以分類收集分質處理為抓手,鞏固工業污染防治。加快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分質處理,完成全省200多座城鎮污水處理廠和4000多家納管城鎮污水處理廠工業企業的評估,新增工業廢水處理能力50萬噸/日,新增工業廢水管網493.75公里。二是以水污染物平衡核算為抓手,強化生活污染治理。去年全省新增城鎮污水處理能力83萬噸/日,新改建污水管網1872公里。三是以循環生態化改造為抓手,突破農業面源治理瓶頸。我省出臺《江蘇省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兩年行動計劃》,分批完成全省規模以上水產養殖池塘生態化改造。截至去年年底,全省累計完成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面積46.6萬畝、池塘標準化改造面積131.6萬畝。四是以主要入湖河流整治為抓手,削減入太湖污染負荷。突出太湖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以15條主要入湖河流為起點,進一步識別上游25條有匯水關系的關聯骨干河道,對40條重點河道組織開展監測溯源,制定“一河一策”提升水質,精準推進河流整治。2023年,15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全部達到或優于Ⅲ類,一二級支浜全面消劣,總磷、總氮入湖通量同比下降2.9%和25.5%,為近十年最低。

今年,我們將在持續推進工業、生活、農業等污染源頭治理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流域的系統治理。一是深入打好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開展長江干流通江支流水質穩定達標專項行動,確保長江干流水質高標準達到Ⅱ類、通江支流水質穩步改善。按照“三水統籌”要求,指導有關地區“一地一策”開展水生態保護與修復工作。二是全面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將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行動百項任務落實落細。以減磷控氮為主攻方向,深化上游湖西片區綜合治理,全面加強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提升精準治污水平。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深化涉磷企業整治,高質量實現“兩保兩提”,力爭早日實現流域水環境質量根本好轉。三是統籌實施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聚焦江北運河及沿線重點湖泊,協同推進控源截污、生態修復,確保一江清水北送、確保飲用水安全、確保重點湖泊不發生大面積藍藻湖泛,提升江北運河沿線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和持續性。我就回答這些。謝謝!

省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記者:《條例》對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作了具體規定。請問,我省在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建設方面有哪些進展?

許偉(省發展改革委二級巡視員):感謝您的提問,也感謝媒體朋友對我省碳達峰碳中和的持續關注和宣傳報道。《條例》第五章專章規定綠色低碳發展,提出“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推進機制,落實碳達峰碳中和任務,推動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控制向碳排放總量和強度控制轉變”。省發展改革委立足自身職能,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等優化調整,做好《條例》貫徹落實工作。一是堅持全省一盤棋,統籌部署、分類施策,加快構建目標明確、分工合理、措施有力、銜接有序的“1+1+N”碳達峰碳中和政策體系,出臺相關配套政策。加快出臺碳達峰專項實施方案、保障方案,制定全省碳達峰碳中和年度工作要點,推動13個設區市碳達峰行動方案出臺。二是構建江蘇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印發《江蘇省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建設實施意見》,提出要全鏈條推動我省產品碳足跡的標準建設、核算、標識認證和應用場景開發,并明確兩階段目標、七個重點任務、五項保障措施。三是積極創建示范試點,印發《江蘇省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建設方案》,鼓勵支持重點城市、園區、企業開展碳達峰碳中和試點建設,形成一批可操作可復制可推廣的發展模式和典型經驗,助力全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印發《江蘇省(近)零碳產業園建設指南(暫行)》,指導(近)零碳園區培育與建設,提升產業園綠色低碳發展水平。組織申報首批國家碳達峰試點城市和園區,鹽城市、蘇州工業園區和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獲首批國家級試點稱號。聚焦源頭減碳、過程降碳、末端固碳,推薦一批國家級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工程,5個項目入選《綠色低碳先進技術示范項目清單(第一批)》。支持鹽城市建設綠色低碳發展示范區,協調低(零)碳產業園建設、綠電溯源、新型電力系統等相關工作。

下一步,我委將緊緊圍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新質生產力本身就是綠色生產力”重要指示精神,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認真落實《條例》具體要求,切實承擔“雙碳”協調職責,進一步完善碳達峰碳中和“1+1+N”政策體系,重點做好以下四點工作。一是把推動“雙碳”工作作為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引領,推動能耗雙控逐步轉向碳排放雙控,開展省雙碳試點示范,推動產品碳足跡等工作。二是堅持把綠色低碳發展作為解決生態環境問題的治本之策,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生活方式。三是把能源革命作為生態環境保護的關鍵抓手,立足我省能源資源稟賦,推動能源生產消費方式綠色低碳變革。四是加強監測與評估,運用新技術新手段加強對能源消費、碳排放和美麗江蘇建設進程的監測與評估,為推動我省高質量發展提供決策依據。

中新社記者:《條例》專門設置“生態保護修復”這一章,明確自然資源部門統籌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工作。請問用意是什么?自然資源部門近年來做了哪些工作?如何貫徹落實《條例》?

孫衛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感謝您的提問。近年來,省自然資源廳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全國、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從四個方面,推動國土空間生態保護修復取得明顯成效:一是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引領。高質量完成“三區三線”劃定工作,優先劃定耕地保護目標5990.27萬畝、永久基本農田5345.02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1.82萬平方千米。《江蘇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全國首家獲得國務院批復,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保護和修復規劃提出構建“五區三帶”的生態保護修復總體格局,統籌編制省重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科學引領全省生態保護修復工作。二是嚴格自然資源保護和節約集約利用。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連續三年實現耕地凈增加。大陸自然岸線保有率為35.8%,完成國家前期部署的目標任務。持續推進綠色礦山建設,全省共建成綠色礦山107家。保障全省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等42個項目用地4.35萬畝,組織開展北沿江高鐵等42個重大項目不可避讓生態保護紅線論證。三是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成功申報國家山水工程,已實施生態保護修復面積超56萬畝,首創布局省級山水示范工程。高質量完成長江沿線廢棄露天礦山生態修復1.71萬畝,太湖流域水源涵養區礦山國家示范工程生態修復超2萬畝。先后實施連云港、鹽城、南通、啟東等4個國家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項目,共完成退養還濕3.5萬畝、濕地修復2.4萬畝。20個國家試點和16個省級示范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項目全面開工建設,已完成農用地整理39萬畝,建設用地整理2.94萬畝,生態修復3萬畝。四是探索開展創新試點。開展縣域范圍國土空間全域土地綜合整治探索,全省首個全縣域試點已在蘇州吳江啟動。邵伯湖西濕地生態修復項目入選“中國山水工程”首批典型案例,南京湯山礦坑公園入選全國礦山生態修復典型案例,連云港市連島入選全國首批“和美海島”,第二屆江蘇省最美生態保護修復9個案例在2023全球濱海論壇會議上發布。持續推進自然資源領域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2個國家級和16個省級試點,4個案例入選自然資源部典型案例。

《條例》的出臺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的有力舉措,我廳將立足部門職責,以實際行動推動《條例》貫徹落實,助力我省在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現代化中走在前、做示范。一是持續優化國土空間格局。加快健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細化空間管控和環境保護相關要求,不斷提升生態環境和空間品質,推動形成“生態優先、帶圈集聚、腹地開敞”的“兩心三圈四帶”國土空間總體格局,把省域國土空間布得更“優”。二是持續強化資源保護和要素保障。采取“長牙齒”的硬措施,嚴守耕地保護紅線。會同有關部門嚴格落實生態空間管控要求,共同做好生態保護紅線監管。提高土地、海洋、礦產等資源要素配置效益,推進項目用地“應保盡保”,把資源安全底線守得更“牢”。三是持續推進生態保護修復。以規劃為引領、以“山水工程”為重點、以國土空間全域綜合整治為抓手、以海洋保護修復為突破,加快構建從陸域到海域、從山頂到海洋的保護治理大格局,把美麗江蘇底色繪得更“綠”。四是持續深化體制機制試點創新。更大力度探索多元化、可持續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深入開展生態保護修復典型案例評選,強化示范引領,形成全社會共同參與生態保護修復的合力,把自然資源資產權益護得更“好”。謝謝大家!

人民網記者:森林對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意義,請問省林業部門近年來開展了哪些重點工作?另外,江蘇作為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河流水系發達,濕地資源豐富。請問在實施濕地生態修復方面主要開展了哪些工作?

史新明(省林業局副局長):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林業部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部門,在貫徹實施《江蘇省生態環境保護條例》中承擔著重要職責。近年來,我們圍繞加強生態環境保護,重點抓了四個方面工作:一是科學實施國土綠化。積極組織開展造林綠化活動,推進全民義務植樹,抓好森林資源保護,加強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為全省高質量發展厚植綠色基底。目前,我省建成國家森林城市9個,全國綠化模范市、縣(市、區)46個,全省林木覆蓋率達24.09%。二是抓好全省自然保護地管理。全省現有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211個,包括自然保護區31個、風景名勝區22個、濕地公園76個、森林公園68個、地質公園11個、海洋公園3個。我們切實加強管理保護,把我省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保護起來。三是加強野生動植物資源保護。主要是做好我省天然分布的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其生境的保護。目前,我省有陸棲脊椎動物628種,其中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46種、二級113種;高等植物3700余種,其中林業部門管理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有銀縷梅、金錢松、獨花蘭等15種。四是組織實施全省濕地保護修復工作。我結合剛才記者朋友提的第二個問題一并回答。濕地作為自然界中一種重要的生態系統,在維護生物多樣性、調節氣候、凈化環境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正如記者朋友所講,江蘇是全國唯一同時擁有大江大河大湖大海的省份,得天獨厚的資源稟賦,讓全省濕地總面積達到了312萬公頃、居全國第6位。濕地是江蘇一張亮麗名片。近年來,我們圍繞濕地保護修復,開展了一系列具有開創性的實踐,為全國濕地保護貢獻了江蘇經驗,概括起來就是“一穩、四增、六率先”。

“一穩”,就是濕地總量保持穩定。全省實行濕地總量管控,依法協調保護利用,省域范圍內濕地生態空間總體保持穩定。

“四增”,一是濕地生態修復面積不斷增大,全省修復長江、太湖等區域濕地約100萬畝,濕地生態服務功能逐步好轉。二是自然濕地保護率不斷增高,通過新建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等,全省自然濕地保護率由2011年底的25.9%增長到目前的65.1%。三是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增加,全省麋鹿達7840頭,“微笑天使”江豚達122頭,朱鹮首次在我省野化放歸,青頭潛鴨、震旦鴉雀、東方白鸛等珍稀瀕危物種逐漸“復蘇”。四是濕地保護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常熟市、鹽城市建成國際濕地城市,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鹽城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淮安白馬湖濕地公園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黃(渤)海候鳥棲息地成為我國第一處濱海濕地類的世界自然遺產。

“六率先”,主要是在濕地保護上的一些創新做法,一是率先將自然濕地保護率作為地方黨委政府工作考核指標;二是率先將重要濕地劃入生態保護紅線,并納入全省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范圍;三是率先開展濕地公園、濕地保護小區建設;四是率先建立濕地生態系統動態監測體系;五是率先開展小微濕地、鄉村濕地建設;六是率先開設濕地自然學校。

今年我省在濕地保護上還有兩件大事,一是新修訂的《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于今年5月1日起施行;二是《江蘇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經省政府辦公廳印發實施。下一步,我們將按照新修訂的《江蘇省濕地保護條例》和《江蘇省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0年)》,進一步加強濕地資源保護和生態修復,持續打造大美濕地,為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貢獻更大的林業力量。以上就是我的回答。謝謝!

中國江蘇網記者:加強生活污水和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是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重要內容。請問省住建部門在此方面有哪些工作進展和打算?

陳浩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感謝這位記者的提問,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住房城鄉建設工作的關心支持。污水和垃圾治理是《條例》第四章“環境污染防治”里面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全省住房城鄉建設系統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加強城鎮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一是基礎設施水平不斷提高。到2023年底,全省建成城鎮污水處理廠886座,處理能力2237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管網約7.98萬公里,縣級以上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全部執行一級A或更高標準,城市(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7.36%,全省建制鎮污水處理設施實現全覆蓋,基本全運行;全省生活垃圾處理設施總量達91座,日處理能力達到了10.07萬噸,其中生活垃圾焚燒廠64座,日處理能力8.89萬噸,原生垃圾基本實現“零填埋”。二是系統治理工作不斷深化。聚焦污水排放源頭管控和收集管網等難點與薄弱環節,深入開展以“三消除”“三整治”“三提升”為主要內容,以達標區建設為重要抓手的城鎮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行動,全省累計完成約3900平方公里的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任務,約占全省城市建成區面積的70%,城市污水處理廠進水BOD濃度也比2020年提高約6毫克/升。積極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和分質處理,此項工作由我廳和生態環境廳聯合推進,已經給4000多家排入城鎮生活污水處理設施的工業企業廢水進行了專門評估、分類處置。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的體系建設,全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小區一共2.5萬個,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超過95%。開展垃圾填埋場積存滲濾液處理攻堅,推動實施填埋場規范封場和生態修復工程,共消除積存垃圾滲濾液120萬噸,完成17座垃圾填埋場封場和修復工程。三是長效管護工作不斷加強。在累計整治城市黑臭水體609個、基本實現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消除目標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城市水體長效巡查管護和季度水質監督檢測,鞏固水體治理成效,積極推動河道水岸聯動環境提升和水體消劣提質行動。目前共建成112條濱水空間提升示范河道,努力再現人水和諧的美麗水鄉現實模樣。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條例》貫徹實施,繼續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加強城鎮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工作。一是深入推進污水處理提質增效精準攻堅“333”行動。經省政府同意,今年我們和生態環境廳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快提升城鎮生活污水集中收集處理水平的工作方案》,要求加快推進城鎮污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實施污水管網整治提升攻堅行動,持續加強“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建設,建立健全達標區長效管理機制,到2025年,全省縣級以上城市建成區60%以上面積建成“污水處理提質增效達標區”,其中蘇南地區達到80%,并且要建設一批達標城市。加強排水戶源頭管理,嚴格落實排水許可管理制度,對排水戶實施分級分類精細化管理,繼續推進工業廢水與生活污水分類收集和分質處理,提升污水集中收集率,力爭到2025年,全省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平均達到80%,其中,蘇南地區達88%、蘇中地區達75%、蘇北地區達70%。落實推進新一輪太湖綜合治理要求,爭取2025年太湖流域百強縣能夠率先實現城市生活污水全收集全處理。二是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整治成效。深入落實《江蘇省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體三年攻堅行動方案(2023-2025年)》要求,聚焦雨天溢流污染等重難點問題,加強督促指導,通過實施雨污分流改造、源頭海綿設施建設以及溢流污染調蓄處理等措施,加大治理力度,實現城市黑臭水體動態排查、動態消除。開展城市黑臭水體整治環境保護專項行動,按季度開展水質監督檢測,發揮好“河長制”作用,加強水體日常巡查和管護,推動水體實現常治久清。三是穩步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處理體系建設。繼續推進完善城市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系統,推進垃圾分類小區質效提升、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兩網融合”、有害垃圾區域全量統籌處理;實施生活垃圾分類轉運體系建設提升專項行動,推進垃圾轉運設施多功能、綜合型建設改造和收運體系集約化、精細化運行;完善垃圾處理設施體系,加快補齊廚余垃圾、裝修垃圾處理能力短板,不斷提高垃圾治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平。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農民日報記者:農業農村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請問在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成效,下一步重點工作考慮有哪些?

孫翔(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正如您所言,農業農村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領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鄉村五大振興,其中之一就是生態振興。

近年來,全省各級農業農村部門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扎實推動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切實做好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主要取得了五個方面進展成效。一是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完善科學施肥指標體系,加強施肥新技術、新產品、新機具推廣,每個縣在糧食和經濟作物上均建立省級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推進農業綠色種養循環和化肥農藥實名制購買、定額制使用,建設病蟲害綠色防控縣7個、基地125個,推動科學用藥進萬家。2023年,全省化肥、農藥施用量分別較2020年削減超過2個百分點和1.5個百分點。二是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全面推開。建立4400多家規模畜禽養殖場整治提升清單,推動配套完善糞污收集處理設施設備,指導做好糞污資源化利用臺賬。全省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95%。三是水產生態健康養殖加快推廣。實施水產綠色健康養殖“五大行動”,會同省生態環境廳出臺池塘養殖尾水達標排放計劃,加快池塘標準化改造,促進池塘養殖產能和尾水達標排放水平不斷提升。2023年全省完成池塘標準化改造60萬畝,創建國家級水產健康養殖和生態養殖示范區6個,累計達16個。四是農田廢棄物回收處置水平不斷提升。支持各地統籌安排秸稈機械化還田和離田收儲利用,完善廢舊農膜、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置網絡和工作機制。全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廢舊農膜回收率分別超過95%和89%。五是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常年組織“四清一治一改”村莊清潔行動和村莊垃圾清理專項行動,全省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改造率超過90%。

下一步,我們將以貫徹落實《條例》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持續推動農業農村生產生活方式綠色轉型,加快建設新時代魚米之鄉。一是聚焦投入品減量化、生產清潔化、廢棄物資源化、產業模式生態化,科學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大力推廣生態健康養殖,加強農業廢棄物回收處置利用,推動生態低碳循環農業發展。二是積極探索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同步推進農業生產“三品一標”和農產品“三品一標”行動,發展鄉村休閑農業,深化農業領域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統籌強化農業資源養護。三是加快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域整治、改善提升,研究制訂長效管護標準和機制,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標本兼治、常治長清。

魏赟(省政府辦公廳新聞協調處處長):記者朋友們,《條例》明確要求,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應當開展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生態環境保護知識的宣傳,加強對生態環境保護情況的輿論監督,請大家幫助做好工作。由于時間關系,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開到這里。謝謝大家!

(江蘇省人民政府辦公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