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科普教育
一、指導思想
我校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發展觀,積極開展生態環境科普。
二、活動依據
依據《中小學環境教育大綱》要求,遵守《公民生態環境教育行為規范》,組建學科中心,成立環保社團,開展科普活動。
三、總體思路
按照“以生態教育為引領、以生態課程為依托、以生態實踐為平臺、以社團活動為載體”的建設思路。培養具有優良生態環境行為的新時代中學生,培養生態意識強、科學素質好的新時代公民,培養具備實踐創新能力的未來建設者。
四、活動組織
我校成立生態環境科普工作領導小組,專設科普辦、學科中心和活動中心,統籌科普工作,聘任科普人員,保障年度經費,開展有鮮明生態環境特色的教育實踐活動。
五、學科教育
建設多學科生態環境教育課程架構,圍繞學科課程、特色課程和活動課程,開發校本課程,落實專題教學要求,開展科普實踐活動。
六、活動目標
打造以“一館一園一中心”為載體的生態環境科普平臺,常態化開展群眾性科普,為中小學生創造新型學習空間,讓參與者在視聽體驗、探究實踐和互動實驗中提升生態環境意識和科學文化素質,自覺做生態文明踐行者和美麗中國建設者。
七、活動平臺
一期投資280萬元的生態環境教育體驗館已于2017年底開館。六大展區占地800平方米,體現了生態科普、科技演示和互動體驗的和諧統一。已接待來自全國各地的大中小學、社會團體參觀學習20次。是區域青少年生態教育實踐基地。
2020年初建成了占地2萬平方米的生態環境科普實踐園,開展果蔬、菌菇、果樹的種植試驗與香蒲、水蔥、睡蓮的水培試驗,提升學生生態科學素質、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2022年底建成了生態環境科普實驗中心,物理、化學、生物數字實驗室,總面積280平方米,構建師生合作學習平臺,突出學科模型建構,提升學生學習品質。
八、活動形式
我校每年在“科技活動周”、“世界環境日”、“校園生態節”期間,開展形式多樣的生態環境科普活動,育人成效顯著。
九、對外開放情況
我校的生態教育資源對外開放,年開放超過200天,年培訓中小學生2萬多人,凸顯基地的科普輻射功能。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強化學生生態環境教育,探索更高品質的育人路徑。堅持走好以“提高質量、彰顯特色”為核心的內涵發展之路,追求建設江蘇省高品質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