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水青山里的生態研學
一、活動概要
活動名稱:綠水青山里的生態研學
設計理念:“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是教育服務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使命。”這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論述。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長久之計是化育人心、潤物無聲,把生態文明教育融入育人全過程。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小學自1999年成立以來,一直以“尚綠”為基調,讓綠色成為兒童心靈的底色,成為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示范基地和展示窗口。將課堂搬到生態主題教育場館,搬到大自然中,為兒童創造多樣化的學習場域,為兒童提供真實、豐富的學習資源,推動激發兒童探究自然的熱情,發揮自主探究學習的優勢。
概況說明:學校把“綠水青山里的生態研學”系列課程作為拓展性學習內容。從2022年暑假至今,學校先后以南京江寧水PARK館、湯山礦坑公園、紅山動物園為研學場所,目前通過研究團隊反復研討、模擬教學,研學方案不斷優化,即將形成生態研學的范本。利用省內更多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積累豐富的綠水青山里的研學案例,讓更多的學生、老師、家長參與其中。
二、活動目標
基于國家生態文明教育的政策引領、學校文化積淀的價值追求以及課程改革的呼喚,在培育“兒童生態文明素養”的目標引領下通過設計“綠水青山里的生態研學課”,在課程設計層面有機融入生態文明教育內容:包括生態認知、生態技能、生態倫理等,從不同的生態研學目標出發,體現不同學科特征,既相輔相成又融會貫通讓兒童在自然場域下學習生態文明知識,培育生態文明素養,自然形成愛護環境的意識和能力。
三、時間安排
根據小學生在校學習安排和研學場域的季節性特征,考慮研學場地的交通距離等,利用假期和周末時間開展遠途生態研學課程,除去交通花費時間,活動時長為3小時左右,利用工作日開展近距離的生態研學課程,活動時長為2小時左右,每學期安排1-2次,鑒于研學課程的主陣地為大自然,具有鮮明的季節性特征,建議每個季節安排1次。
四、活動對象
參與研學的對象為我校學生,根據不同學段學生的特點設計層次鮮明的研學課程,外出研學考慮到學生的身心適應和生活經驗的提前儲備,對科學基礎知識的基本掌握以及相應的動手實驗操作能力,本課程主要針對中高年段展開。
五、活動準備
材料準備:《綠色視野》為研學的參考教材,針對不同研學課程設計的生態研學手冊。
身體和心理的準備:由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小學副校長許建華、教科室主任章婧為講師團進行調查、宣講前培訓,幫助講師團成員答疑解惑,指導專題講座講稿課件修改,組織試講。
教師:我校數學教師張冉冉、語文教師韋佳岐、秦超菲、音樂老師秦宇瑩執教課程;我校行&遠俱樂部教師配合研學活動進行。
活動場所: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小學環保科技館
社會支持及宣傳:
(1)國家與地方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和指導。教育部、生態環境部、自然資源部等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通知》,明確了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目標、內容、要求、組織、評價等方面,為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開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指導意見。同時,江蘇省環保宣傳教育中心與南京市環保宣傳教育中心積極參與和支持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開展,提供了資金、場地、設備、人員、技術等多方面的幫助和服務。
(2)社會組織、企業、媒體等的幫助和服務。江寧水—PARK館、江寧湯山礦坑公園、大運河博物館、南京市紅山動物園等為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提供了場地支持和專業指導;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等主流媒體為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提供了宣傳支持和輿論引導。
(3)家長、社區、志愿者等的參與和配合。家長、社區、志愿者等也積極參與和配合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開展,提供了安全、健康、和諧的學習環境和氛圍。例如,家長們在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前期、中期、后期都給予了學生充分的理解、支持和鼓勵,與學校保持了良好的溝通和協作,為學生的出行安排和安全保障提供了幫助和建議;社區們在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實施過程中為學生展示了當地的風土人情、生態文化、社會風貌,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社會氛圍;志愿者們在學校生態文明研學項目的各個環節中,為學生提供了專業的指導、陪伴、幫助、反饋等服務,為學生增加了學習的樂趣和收獲,為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和價值觀.
六、活動過程
研學課程一:水-park科技館生態研學
暑假期間,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小學“行&遠俱樂部”以水-Park館為研學場地,圍繞水資源保護的主題,由張冉冉、韋佳岐老師共同執教一節有關“水”的生態研學課,充分利用場館資源開展了“節水護水,‘源’來如此”的主題研學活動。
研學開展前,我校許建華副校長帶領教師團隊開展了詳細的研討會議,并通過前期的實地踩點,將江寧水-PARK館作為此次研學活動的地點,希望通過本次活動的設計和開展,在學生群體中達到普及水資源現狀的知識、傳播節約用水的理念和踐行水資源保護的目的,同時會議明確指出應將學生的出行安全放在第一要位,以保證研學能夠順利進行。
韋佳岐老師利用水工藝和水文化場館資源,從一滴小水珠的視角出發,引導學生從“小水珠的循環之旅”“小水珠的人類世界之旅”“我在水-park館的一天”三個活動,逐步引導學生認識降水、水分蒸發等水循環自然現象,并借助多種方式向學生介紹污水處理的小知識,認識水對人類日常生活的作用。
張冉冉老師利用水資源和水節約場館資源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的研學課堂活動,采用現場參觀、搜尋關于水資源的數據信息,現場操作等方式,讓學生帶著生態研究問題去探究水資源的奧秘,利用已有的數學知識作為工具去探究解決問題。張冉冉老師從“誰是節水小明星?”“誰是水博士?”“水質調查員出擊!”等活動著手,引導孩子們增強愛水、節水、護水的環保意識,了解污水處理的意義。
(參觀水PARK館)
研學課程二:礦坑公園生態研學
南京市鳳凰花園城小學生態文明工作坊選定經過預期調研和研究討論,以水土保持和環境保護為主題,由秦宇瑩、秦超菲兩位老師,綜合礦坑公園內部景觀和設施,開啟了名為“從金山銀山到綠水青山”的研學活動。
秦宇瑩老師結合教學場地和設施,選取古典時期作曲家海頓名作《第94“驚愕”交響曲》,以其中的片段作為“采石工”采石的全過程,分別引導學生跟隨體驗了采石過程中的爆破、篩選、水洗、傳輸四個步驟,多角度多感官地向學生介紹了采石的全貌;而馬斯涅的提琴曲《沉思》,則讓學生們思考起礦山在采石過程中凝重的心情……
(秦宇瑩老師帶領學生們在音樂中體驗采石工人)
秦超菲老師結合實驗觀察、實地考察、情景假設、分組辯論等教學方式,將生態問題融入到課堂中。在水土流失實驗中,學生們對比觀察發現了其影響因素;在小小“水土保育員”一行中,學生們觀察到礦坑公園在復綠的過程中所采取的有關水土保持方面的措施;而當水土保育員與采石工人相遇時,他們對于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的碰撞又會擦出咋樣的思維的火花?
(秦超菲老師與同學們進行思辨討論)
七、活動特色
活動特色:
在策劃設計上,突破傳統教學模式,將生態文明教育與實踐相結合,創造性地設計了一系列互動式、體驗式的生態研學課程。通過將課堂搬到自然環境中,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態系統中學習和探索,增強了課程的吸引力和教育效果。
在組織實施上,活動充分考慮了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學習需求,精心安排了時間和場所,確保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的研學主題,讓學生全年都能接觸到多樣的生態環境,從而全面提升他們的生態文明素養。
在結果呈現上,本活動的結果不僅呈現在于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如在水資源保護主題活動中,學生不僅學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還能夠通過實踐活動深刻理解節水護水的意義。
在評估反饋上,采用了多元化的評價方式,包括教師評價、同伴評價和自我評價,確保了評估的全面性和客觀性。此外,活動還鼓勵學生提出改進建議,形成了良好的互動和反饋機制。
在社會影響,本活動表現突出,通過與多家單位的合作,擴大了生態文明教育的影響力,同時也為學校和社區之間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了區域生態文明建設的進程。
八、活動評價
學生:參與“綠水青山里的生態研學”活動是一次難忘的經歷。我不僅親身體驗了自然的奇妙,還學到了如何保護我們美麗的地球。我特別喜歡我們去江寧水PARK館的那一天,我學到了水資源的重要性,并且通過實際操作了解了節水的方法。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保護環境不僅是成人的責任,我們孩子也能做出自己的貢獻,我現在更加明白水資源的寶貴和節約用水的重要性。
學生家長:我對學校組織的這次活動感到非常滿意。看到孩子們在戶外學習和玩耍,他們的笑容和興奮的討論讓我確信,這樣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有效的。我注意到孩子回家后變得更加關心環境,甚至開始提醒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更環保。我希望學校未來能夠舉辦更多這樣的活動。
帶隊教師:將課堂搬到戶外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學生們在實踐中學到的東西比單純的理論知識更加深刻,我可以看到學生們在自然環境中的學習態度和他們對知識的渴望。這種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學到了知識,還激發了他們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好的教育模式,值得推廣。
礦坑公園負責人:能參與到這樣有意義的活動中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們的資源和專業知識得到了很好的利用,為公益教育做出了貢獻。這次合作是一次成功的嘗試,我期待未來能夠繼續參與到更多的生態文明教育項目中。